
我從兒子蓋茨那裏學習到:童年時的好奇可以持續一生。
當蓋茨年幼的時候,我常常帶他去圖書館,他非常熱愛閱讀。蓋茨無休止地閱讀事出有因,每年炎天,學校的老師都給他的學生一張列有暑期閱讀的書目,每逢開學的時候會有一場競賽,看一看哪位學生能夠讀完清單上的大多數書籍。蓋茨生來爭強好勝,他總是想在競賽中拔得頭籌,而他也往往能如願以償。
盡管如此,我相信蓋茨對閱讀如此癡迷的主要原因是他對世界充滿好奇。他不是隻想了解某些事兒,而是想了解萬事天地萬物。
還在學校讀書期間,蓋茨、保羅和另一位朋友就已經成立了他們的第一家公司,製造他們開發的一種稱為Traf-O-Data的設備並將其推向市場,以此開始了他們的商業冒險之旅。
這款名叫Traf-O-Data的設備是一種計數裝配,專門用於搜集並分析那些小汽車的數據。對任何一個試圖根據交通路線和道路信息做出出行決定的人來說,這無疑是一項有效的工具。
在經過了多次成功的實驗後,我兒子說服了西雅圖市的一些居民和商人來家裏,參觀他的現場演示。但那天發生的一切並沒有按打算順利進行。Traf-O-Data計數實驗宣告失敗。那天他一套設備也沒能賣出去,大家誰都沒有感到新鮮。
從這件事上,我們大概應該懂得的一個道理是:失敗是成功之母。失敗輕易讓人變得深刻、岑寂而穩重。
蓋茨的好奇心永不剛強,他善於進行深度分析,這一思維方式從來沒有改變過。
當他和保羅創立了微軟後,他製定了一項規章製度———他所謂的“思考周”,每年開展兩次。“思考周”為微軟的員工提供了一個探索並展示其理念的機會,激勵業務團隊內部提出更係統的、極富想象力的打算。在“思考周”,員工呈現的是最富靈感的理念,大家談論的是10年後的產品,遠遠超越了當前產品的水平。而蓋茨在“思考周”裏則大部分時間獨自一人,仔細研讀員工們寫的技能論文,開啟創造性思維,慎重思考著有關公司發展的問題。
1975年他從哈佛大學輟學。促使他做出這一行為的是一通電話———他從宿舍給墨西哥阿爾鈞克基的一家公司打去電話,事先那家公司開始生產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。這通電話改變了他的人生。 隨後,蓋茨向我們宣布,決定從哈佛輟學以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,因為等到他從哈佛畢業時,早已錯失改變世界的良機。當然,作為父母我們聽到這樣的新聞,自然難以接受。但他向我們承諾,“隨後”會回到哈佛完成學業。
“隨後”這一天最終姍姍來遲。在2007年6月7日那天,哈佛大學授予蓋茨榮譽法學博士學位。我去現場寓目了他得到學位及致謝詞的整個曆程。
致謝詞後,蓋茨對觀眾說道:“下麵這句話我等了30年,明天我終於可以把它說出來了。”他看著我:“爸爸,我早就通知過你,我會返來拿到我的學位的!”
那些擁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實從一開始就希望得到自由的發展空間,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。而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來說,讓孩子成功的秘訣其實就是:不要限製孩子的理想。